在厦门东部的海翔大道旁,翔安区的黄厝村正演绎着一场跨越千年的新生传奇。这座承载唐宋古窑底蕴与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美学的千年古村中金辰大,近年来以"文化再造乡村,艺术赋能产业"为发展密钥,将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转化为富民强村的“源头活水”。通过盘活闲置老宅、培育特色产业,昔日的传统村落蜕变为产业兴旺、文旅融合的活力热土,让村民在家门口收获满满的幸福。
黄厝村驻村艺术家“窑”文化作品微景观
古厝生“金” 闲置资源变富民平台
踏入黄厝中金辰大,时光仿佛在此驻足又流转——闽南红砖古厝历经岁月沉淀,经匠心修缮后焕发勃勃生机。面对村中大量闲置老宅这一“沉睡资产”,黄厝村党委创新采用“集中收储、修旧如旧、以奖代补”的方式,激活40栋老宅的无限潜力。如今,32家来自陶艺、漆画、砖雕等领域的艺术家与文创团队纷纷入驻,将荒废老屋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工作室、美学馆和艺术空间,让古厝变身创意沃土。
漫步村中,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闽南红砖雕工作室,艺术家以高浮雕、低浮雕等精湛技艺,将传统家风家训、吉祥图案刻入红砖,让古老的建筑语言焕发新生;蔚蓝山陶艺工作室以“山才泥塑”为特色,结合民俗文化,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其手工陶器通过互联网销往各地,年产值达115万元;紫云陶社则成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生的实践基地。在古窑遗址“鸿岗窑”旁,新建窑炉与古陶瓷展示馆相映成趣,配套的古陶瓷公园、柴窑、艺术家展厅,让千年窑火薪火相传。
鸿岗窑壁画
黄厝村以“为民增收”为落脚点,整合艺术资源与生态优势,以“文化牌、艺术范”为引领,精心打造了鸿渐艺术馆、鸿渐乡村艺术市集,形成了一条集艺术熏陶、赛车体验、生态观光、亲子互动、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如今,这里每年吸引10万游客慕名而来中金辰大,创造近千万元年产值,带动上百位学生、艺术家在此常驻。火爆的人气更拉动餐饮消费120万元,家庭农场农副产品营收达300万元,曾经闲置的老宅,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靓宅”。
黄厝村驻村艺术家“窑”文化作品微景观
繁星富民 “庭院经济”点燃家门口的希望
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每一份“人尽其才”的智慧里。黄厝村深挖“闲人”资源,依托“繁星基地”这一综合性平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这座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基地,如今已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强磁场”。
“繁星”闪烁,点亮乡村美好生活。鸿渐小学堂”启迪童心,“鹭岛之行”夏令营拓展视野,“海峡两岸诗酒文化节”、“厝里艺术生活节”、“莓柿欢哥采摘节”等农文旅活动轮番登场,既有艺术盛宴,又有采摘节庆,为村民与游客奉上一场场文化狂欢。人气聚,财气旺!依托繁星基地的“流量密码”,黄厝村家庭出游热潮涌动,催生出“家庭旅馆”“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黄厝村的餐馆从3家激增至25家,水煮鱼、同安封肉、炒米粉、姜母鸭等闽南风味飘香;饮品店从无到有,发展到8家。村中人群被有效组织起来,参与老宅修缮、园区管理、家政保洁等工作。与此同时,村民化身“多面手”,参与老宅修缮、园区管理等工作,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600万元。曾经的“闲人”变身乡村振兴“主力军”,不仅鼓起了钱袋子,更在共建共治中凝聚起邻里温情,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
黄厝村的实践中金辰大,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从闲置老宅到艺术工坊,从传统村落到致富样板,这里的每一处变化都浸润着惠民初心。在这片红砖古韵与艺术新风交融的土地上,一曲由全体村民共同谱写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幸福乐章,正越奏越响亮。(黄慧、陶实菲、长慈霞)
网眼查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